编辑:整理来源:悟空问答,浏览量:26,时间:2025-08-06 10:28
Sg1.摘袋。套有纸袋的果实,一般在9月末至10月上旬、果实采收前20~25天摘袋为宜。套双层纸袋的果实,应分两次进行摘袋,先摘除外层纸袋,保留内层红色纸袋,5~7天再去内袋,并并用新高脂膜喷施果面增色效果好。
2.摘叶。从10月初开始,摘除果实周围5~10厘米内的叶片,摘叶时保留叶柄,注意多摘衰老叶,少摘新梢中、上部的功能叶。并新高脂膜喷施叶面,可防止叶片病毒感染,使枝叶翠绿茂盛、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和定向转运能力增强。摘叶量在全树叶片总量的30%以下,不会影响花芽分化及来年的果品产量、质量。
3.转果。摘袋后经5~6个晴天,当果实阳面着色较好时,用手轻轻托住果实,同一方向转果,使果实阴面转为阳面,7~10天后再反方向转果,使果实复原。
4.适时采摘。适当晚采有利于果实增糖增色,提高果品质量。一般红富士苹果适宜采收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,摘后用新高脂膜500倍液浸泡各种果实,可防水分蒸发,防病菌感染,抗冻保温,延长保鲜期。
苹果果实套完袋后,部分果农放松了对果园的管理,致使褐斑病发生流行,造成大面积落叶,严重影响了当年的果品质量和产量。因此在苹果套袋后仍然要加强管理,以提高果品质量,增加果园经济效益。
施好肥,满足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对养分的需求。
果树施肥需要解决那些问题?
果农在果树管理过程中对果树施肥都很重视,但很少有果农知道给果树施肥要解决那些问题,那么给果树施肥要解决那些问题呢?根据我市的土壤状况,果树施肥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:一是满足果树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。果树的生长发育需要16种营养元素,而硫酸钾复只含氮、磷、钾三种大量元素,不含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,因而难以满足果树生长发育对养分的全面需求,因而会对当年的果品质量和第二年的果品产量造成严重影响。二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,减轻土壤板结和酸化程度。近几年,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,使土壤中有机质逐渐消耗,团粒结构被破坏,表现为化肥的增产作用越来越小,化肥的利用率也越来越低对果实品质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,果实表光差,果面上的黑点病、苦痘病、果锈严重等。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?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使用生物有机肥,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和有机质含量。
施肥时间。
6月中下旬后,新梢大部分停长,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,果树花芽也进入旺盛分化期,这时果树需要多种、大量的养分,因而,6月中下旬追肥为果树的适宜追肥期。
施肥种类。
一是生物有机肥,目前市场上较好的生物有机肥有申兰牌生物有机肥、民荣皮粉生物有机肥和真农牌酵素菌肥,这类肥料氮、磷、钾含量较低,生物菌和有机质含量较高,使用时应与硫酸钾复配合使用,配合比例为生物有机肥:硫酸钾复=2:1,配好后每株树施用2-3公斤。二是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,目前市场上较好的有民荣全能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、邦禾和马来大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,这类肥料单施即可,每株数使用1.5-2公斤。春天没有施硼肥的,可在这次施肥时每亩一袋持力硼。
注意:很多果农这次施肥习惯使用一些桶装的冲施肥,这类肥料迎合了一些果农怕麻烦的心理,使用方便,但大多的桶装冲施肥都是一些劣质肥料的简单混配,肥效差,使用后枝叶很快表现出生长旺盛,其实际是激素的作用,反而不利于当前的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.
4、施肥方法。以放射状沟施为佳,每株数开放射沟4-6条,沟深20厘米左右,将肥料均匀撒入沟中并与土掺匀,切忌施用大块化肥,以免烧根,然后覆土再浇水,也可雨后趁墒情好追肥。
病虫防治
苹果果实套完袋后,及时喷施一遍1:2:200的波尔多液,苹果小卷、红蜘蛛发生较重的园片,可在波尔多液中混加1500倍的灭扫利(甲氰菊酯),效果很好.间隔20天左右最好喷一遍强内吸性杀菌剂,既对已侵染的病菌起到治疗作用,又可杀灭入袋病菌,减少苹果黑点病的发生.药剂最好选择3000倍的金库或6000倍好力克或3000倍的思科等唑类杀菌剂。再隔15天左右喷一遍倍量式波尔多液或600倍的必备或多宁,保叶任务基本完成.如果雨水较频,可增加一遍药,倍量式的波尔多液或必备、多宁600倍或乙生、农歌800倍.
——高温燃烧法碘量法
任务描述
硫是铁矿石中常见的有害元素,硫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钢铁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。铁矿石中的硫主要以黄铁矿(FeS2)、磁黄铁矿(FeS1-x)、石膏(CaSO4· 2H2O)、重晶石(BaSO4)等形式存在,冶炼时硫部分被还原进入生铁中,一般要求铁精矿中硫的含量在0.3% 以下,因此铁矿石中硫的测定尤为重要。目前测定硫的方法主要有硫酸钡重量法、高温燃烧中和法、高温燃烧碘量法、红外吸收法和库仑滴定法。本任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训练,学会高温燃烧碘量法测定铁矿石中硫含量,学会管式定碳炉的使用;能真实、规范记录原始记录并按有效数字修约进行结果计算。
任务实施
一、仪器和试剂准备
1.仪器装置及说明(图2-2 )
图2-2 燃烧器装置图
(1)高压氧气瓶。
(2)减压阀。
(3)缓冲瓶:能起贮备氧气的作用,既保证安全又节约氧气。
(4)碱性洗气瓶:内盛高锰酸钾-氢氧化钾洗液(称取30g氢氧化钾溶于70mL高锰酸钾饱和溶液中),纯化氧气,以除去氧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和微量二氧化碳。为防止因气温变化而使溶液倒流,所以在前安装一个安全缓冲瓶。
(5)酸性洗气瓶:内盛浓硫酸。
(6)干燥塔:下层装无水氯化钙,中间隔以玻璃棉,上层装碱石棉(或碱石灰),底部及顶端均铺以玻璃纤维。
(7)除尘管:内装棉花,用以除去氧化物灰尘;为防止火星飞入导致棉花着火,可在朝燃烧管一端装少量石棉。分析过程中应把集蓄过多的粉尘拿出抖掉。
(8)燃烧管:普通瓷管和高铝瓷管,耐高温(1200 ± 20℃),规格为23mm×27mm×600 mm。
(9)瓷舟:长88mm,宽14mm,深9mm。
(10)吸收杯。
2.试剂
(1)碘标准溶液(0.005mol/L):称取碘1.3g、碘化钾3.5g溶于100mL水中,稀释至2000mL,摇匀,保存于棕色瓶中备用。用已知含硫量的标准样品按分析步骤进行标定,计算公式如下:
岩石矿物分析
式中:T为每毫升碘标准溶液相当于硫的量,g/mL;S为标准样品中硫的百分含量,%;V为滴定标准样品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,mL;V0为空白样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,mL;m为称取标准样品质量,g。
(2)淀粉溶液(2%):称取2g淀粉,置于200mL烧杯中,加10mL水使成悬浮液,加入50mL沸水搅拌,再加入30mL饱和硼酸,4~5滴盐酸(1.19g/mL),冷却。稀释至100mL,混匀,冷却沉淀后,取上层清液使用。
(3)三氧化钨。
(4)盐酸(1+66)。
(5)碘化钾。
二、分析步骤
称取0.5 g左右试样,置于预先盛有1 g三氧化钨的小皿中,充分混匀。将80mL盐酸(1+66)、1mL碘化钾(3%)、1mL淀粉(2%)注入吸收器内,用碘标准溶液滴定使吸收液呈浅蓝色(不计读数),将同三氧化钨混匀的试样,移入经高温灼烧过的瓷舟中,将已装有试样的瓷舟送入已升温至1250~1300℃的燃烧炉的中心部位,迅速塞紧橡皮塞,使气体完全导入吸收液中(气流每秒2~3个气泡)。由于引入二氧化硫使溶液蓝色消失,应随时滴加碘标准溶液使溶液保持浅蓝色,继续通气1min,蓝色保持不褪即为终点。每测3~5个样,换一次吸收液。随同试样做试剂空白。
三、结果计算
岩石矿物分析
式中:w(S)为硫的质量分数,%;T为每毫升碘标准溶液相当于硫的量,g/mL;V为滴定试样溶液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,mL;V0为滴定试样空白溶液消耗碘标准溶液的体积,mL;m为称取试样的质量,g。
四、质量记录表格填写
任务完成后,填写附录一表格3、4、5。
任务分析
一、高温燃烧法碘量法测定铁矿石中硫的原理
试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的高温管式炉中,于1250~1300℃温度下灼烧分解,使全部硫化物和硫酸盐转化为二氧化硫,用水吸收生成亚硫酸,以淀粉为指示剂,用碘标准溶液滴定。
反应方程式如下:
SO2+H2O→H2SO3
H2SO3+I2+H2O→H2SO4+2HI
硫酸钙和硫酸钡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200℃和1500℃。当有硫酸盐存在时,应加入一定量的铜丝或铜粉、二氧化硅、铁粉作助熔剂,以降低其分解温度。
二、管式高温定碳炉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
(1)接通电源,控温仪表绿灯亮,调节电流旋钮至所需的工作温度,此时温度指针上升。
(2)当升温指针上升到与设定温度指示值重合时,则绿灯灭,红灯亮,此时电炉温度已达到所需的工作温度,处于恒温阶段。
(3)将所测样品平铺于小瓷舟中,放入燃烧管温度最高处(1200~1300℃),迅速塞紧橡皮塞,使二氧化硫气体白烟完全导入吸收液中,用碘标准液滴定至紫蓝色为终点。
(4)拔下橡胶塞,取出瓷舟,关闭电源。
(5)气体经洗涤后,一定要经过干燥装置后方能进入炉内,以防炉膛破裂。
(6)新换的炉膛在使用前一定要低温烘烤后再升高温度,以防炉膛破裂。
三、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注意事项
(1)碘易挥发,浓度变化较快,保存时应特别注意要密封,并用棕色瓶保存放置暗处。
(2)避免碘液与橡皮接触。
(3)配制时碘先和碘化钾溶解,溶解完全后再稀释。
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
试样务必细薄。试样过厚,燃烧不完全,试样也不能过于蓬松,否则燃烧时热量不集中,都将使结果偏低。
炉管与吸收杯之间的管路不宜过长,除尘管内的粉尘应经常清扫,以减少吸附对测定的影响。
为便于终点的观察,可在吸收杯后安放8W日光灯,中间隔一透明的白纸。
硫的燃烧反应一般很难进行完全,即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,所以应选择和样品同类型的标准样品标定标准溶液,消除该方法的系统误差。
滴定速度要控制适当,当燃烧后有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吸收液,观察到吸收杯上方有较大的二氧化碳白烟时,表明燃烧气体已到了吸收杯,应准备滴定,防止二氧化硫的逸出,造成误差。若已知硫的大概含量,为防止二氧化硫的逸出,在调整好终点色泽后,可先加约90% 的标准滴定溶液。
干燥塔中的干燥剂不宜装得太紧,否则通气不畅,干燥塔前的气体压力过大,会使洗气瓶塞被冲开而发生意外。
一般试样燃烧5~6min已经足够,有些试样需要增加燃烧时间至10min,或更长一些,以保证硫从试样中完全释放出来。
测定硫含量时,一般要进行二次通氧。即在通氧燃烧并滴定至终点后,应停止通氧数分钟,并再次按规定方法通氧,观察吸收杯中的蓝色是否消退,若褪色则要继续滴定至浅蓝色。
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粉尘,颗粒非常小,表面积巨大,因而会对测定过程中的二氧化硫产生吸附。若以三氧化钼与锡粒共同助熔,可以有效地消除定硫过程中的吸附现象。三氧化钼已被称为反吸附剂。
采用“前大氧,后控气”的供氧方式,它既可有效地提高试样的燃烧速度和温度,有利于硫的充分氧化,又可以确保二氧化硫的完全吸收,有利于滴定反应的顺利进行。后控的氧气流量以3 L/min为宜。
管式定碳炉刚升温时,应慢慢升温,否则燃烧管易断裂。
电炉和控制器使用时均不得超过额定功率,炉温不得超过最高工作温度。
拓展提高
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
1.原理
在助熔剂存在下,向高频感应炉内通入氧气流,使试样在高温下燃烧,硫生成二氧化硫气体,由氧气输送进入红外吸收池,仪器可自动测量其对红外能的吸收,然后计算和显示结果。本方法适用于金属或矿石中0.001%~2.00% 硫的测定。
2.仪器及试剂
高频红外气体分析仪。
助熔剂:低碳低硫钨粒、锡粒、纯铁。
净化剂和催化剂:无水过氯酸镁、烧碱石棉、玻璃棉,脱脂棉,镀铂硅胶。
载气[氧气≥99.5%(V/V)]。
陶瓷坩埚:直径为24mm,使用前应在高于1100℃氧气流中灼烧1~1.5h,取出,置于备有烧碱石棉的干燥器内冷却备用。
矿石标样:选择硫含量大于被测试样的合格的标准钢样或矿石标样。
纯铁标样:选择硫含量约0.002% 的合格的纯铁标样。
3.操作步骤
(1)准备工作:按上述条件及仪器说明书的要求,通氧送电准备调试仪器待用。
(2)稳定仪器。通过燃烧几个与被测试样类似的试料来调整和稳定仪器,让仪器通入氧气循环几次,再将空白调至零。
(3)校准仪器:选择合适的硫标准矿石标样(硫含量大于被测试样)。称取适量(通常是0.100~0.200g)标样于已预烧过的坩埚中,加入一定数量的助熔剂,将坩埚放到炉子的支座上并升到燃烧位置,按仪器说明书“自动”校正步骤进行操作,反复操作2~3个标样,通过“自动”校准步骤,直至标准样品中硫的结果稳定在误差范围内为止。
(4)空白校正:称取1.000g低硫(约0.002%)标样于已预烧过的坩埚中,加入一定数量的助熔剂,将坩埚放到炉子的支座上并升至燃烧位置,按仪器说明书中“自动”校正空白步骤进行操作,重复操作3~5次,可测出一个重现性较好的平均结果,通过“自动”校正空白的方式,扣除纯铁标样中硫含量后,将测出的空白值储存于计算机内(当试样硫含量大于0.001% 时,空白值应小于0.001%)。空白值确定后,按校准仪器步骤再重复一次矿石标样的测定,测定结果应稳定在误差范围内,再选择一个与被测试样硫含量相当的标样进行复验。
(5)试样测定:称取0.100~0.200g试样置于已预烧过的坩埚中,加入与做标准样品和空白时相当的助熔剂(通常为1g纯铁、2g钨粒),将坩埚放到炉子的支座上并升到燃烧位置,按仪器说明书中“自动”分析步骤操作,仪器自动扣除空白值后显示并打印硫的含量。
4.注意事项
(1)当试样中硫含量大于0.01% 时,不必考虑空白值,“校正空白”步骤可省略。
(2)要经常清扫燃烧区,勤换石英管,否则结果不稳。
(3)净化气体用的试剂要及时更换。
(4)一般的铜、铅、锌矿石试样应加2g钨(或2g钨+0.2g锡)作助熔剂;对焦炭、石墨等非金属试样应加2g钨和0.5g纯铁作助熔剂;特殊试样应选择合适的助熔剂。
搜一下:任务铁矿石中硫的测定